当前位置: 首页 > 楚商大会 > 往期回顾
盘点第二届楚商大会看点及九大类招商项目
来源:楚商大会   更新时间:2015-11-10

    11月2日,从楚商发展报告课题组获悉,自8月份启动以来,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调研、撰写等工作,《2015楚商发展报告》已方面截稿,正在进行最后的设计、编校,将在第二届楚商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简介:报告从历史和当下两个维度对楚商文化、楚商精神和楚商产业及品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


  本次楚商发展报告课题主要由湖北省社科院楚学研究所、华师商会研究中心、长江经济研究院、武汉现代创新经济研究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报告约15万字,共分为文化篇、产业篇、品牌篇、展望篇和资料篇共5个篇章,从历史和当下两个维度对楚商文化、楚商精神和楚商产业及品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既有宏观的分析,也有微观的案例。既有纵向的梳理,也有横向的对比,将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楚商。


  专家观点: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认为:任何商帮的崛起必须以文化崛起为标志,楚商的研究要从文化的破与立入手。在继承既有优良文化基因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当代楚商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楚商领袖的示范效应和传帮带,逐步建立起楚商的精神文化体系,并以此来指引楚商的发展壮大。


  省社科院楚学所所长张硕表示:楚商是一个新兴的商帮,过去对楚商的研究相对欠缺,有必要加强,并且要针对楚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探讨。


  华中师范大学郑成林教授认为:湖北商会发展有200余年的历史,楚商的商会建设在过去曾经有过辉煌,在最近十余年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瓶颈性问题。未来希望在商会研究方面和工商联和商会之间有更深入的合作。


  据课题统筹人王涛介绍,由于时间紧,数据欠缺,本次《楚商发展报告》只是拉开了一个关于楚商商帮研究的序幕,未来还将有针对性、分主题的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据悉,目前由课题组专家合作进行的《楚商商会指数报告》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将于年前择机发布。


  报告部分内容:


  (一)集市起源在楚地


  炎、黄二帝同时被尊崇为中华文明的开元者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儿女也因此被称为炎黄子孙。


  而炎帝神农故里,在今湖北随州。据文献记载,炎帝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也就是说,炎帝神农顺应潮流,设立集市,聚集四方货物,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奠定了中国的商业传统,同时也成为历史悠久的楚商的起源。


  (二)上海最初的开发有楚人的功劳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文化大都会。但你可能不知道,上海的最初开发,还有楚人的功劳。


  春秋战国时期,吴地包括上海一带,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据文献记载,上海境内的黄浦江,当年系由黄歇倡导开凿,因此得名黄浦江,又名黄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上海也因此别称“申”。


  (三)楚商是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群体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实际上,楚商很早就开拓了如“一带一路”的中外文化经贸交流的商道。


  战国中期,中国与南亚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是中外交通史上的第一条丝绸之路,它的东段的起点正是楚国,终点是南亚。


  “南方丝绸之路”东起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途径长沙、贵阳、昆明、缅甸等地,西至今印度比哈尔邦。这是中西之间最早的一条“丝绸之路”,比汉代开通的中国长安至中亚的“丝绸之路”要早200多年,世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湖北既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建设者,自汉代以来,中国南方的大量丝绸,无一不是通过湖北由长江转汉水北运长安的。楚国丝绸不仅朝西南方向远销到印度,还朝西北方向远销到阿尔泰山西麓。20世纪50年代,在今俄罗斯境内阿尔泰山西麓乌拉干河流域巴泽雷克地区的相当于战国时代的一座游牧民族墓葬中,出土了一些楚国丝绸和楚式“山”字纹镜。可以断定,这些丝绸和铜镜都来自楚国。


  楚国丝绸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被贩运到印度,同时,产自西亚以及印度等地的“蜻蜓眼”玻璃珠也经由这条商路来到楚国。


  (四)张之洞与近代湖北工商业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要政治家,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虽非湖北人,但是他推行的“湖北新政”,对于近代湖北工商业、文教事业乃至整个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之洞在湖北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使湖北经历了一次近代化的崛起:以武汉为中心,张之洞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资本总额居全国之冠,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


  因为张之洞,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因为张之洞,武汉从昔日的封建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大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之势;因为张之洞,湖北逐步从一个地处中国腹地,经济、文化均不很发达的省份一跃而成为晚清最重要的机器工业中心之一。无怪乎毛泽东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因为张之洞,湖北在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学生的派遣、新军的组训等方面都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同时,张之洞也将倾注一生最多心血的湖北视为第二故乡,并自名“楚人”。在70岁寿庆后,张之洞曾有诗自谓“劳歌已做楚人吟”。


  张之洞“湖北新政”,不仅使湖北成为清朝洋务建设的一个新中心,也使得湖北跻入“开风气之先”省份的行列,武汉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蜚声海外的国际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可以说,张之洞是湖北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化的设计师之一,留给了湖北一笔丰厚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五)《楚商个人品牌100榜》即将发布


  课题组在对省内、外521家湖北或湖北籍民营企业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了《楚商个人品牌100榜》。该榜单依据世界个人品牌实验室和武汉大学联合研究发布的《企业家个人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对这些候选对象进行个人品牌价值评估。此次评估包涵了影响企业家个人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表现指标(企业利润及与企业家领导的关系)、行业性质指标(不同类别企业表现与企业家领导的关系)、个人品牌强度指标(企业家活跃度、媒体认可度)、可持续性指标(企业家影响的长期作用力)和其他全维度指标(企业家公众形象、负面影响),并结合网络调查问卷与对最终入围企业家的电话采访,力求使入围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价值得到相对公允的确定和体现。


  榜单显示,排名前100位楚商的个人品牌强度指数相差不大。雷军、周鸿祎的个人品牌强度指数分别为11、9,占据榜单前两名。在221位候选人中,另有77%的楚商个人品牌强度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楚商个人品牌榜特点:


  1、楚商整体知名度相对较低。


  首先,经调查表明,广告宣传是楚商在提升个人与企业时的首选方式。在提及个人品牌的媒体营销策略时,楚商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投广告、做公益活动或者做专访。宣传思路有待扩宽。其次,楚商保持谦逊低调的个人品牌风格,不愿意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实际上,个人品牌塑造与传播对于提升个人影响力和软实力、企业竞争力与品牌力、以及整个楚商团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2、楚商整体保持低调,仅5位楚商叫响个人品牌。


  就知名度而言,楚商整体保持低调形象。榜单中有10位楚商在网站上没有关于个人的消息报道。知名度较大的楚商有5位。雷军以10分高居榜首。其余依次为陈东升、于刚、陈一舟、周鸿祎。百位楚商的个人品牌知名度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从评级而言,知名度处于中等水平(评级4.5-7.5分)的有20位,处于低水平(评级0.5-4分)的有75位。


  3、近九成楚商个人品牌忠诚度较低,传播意识亟待提高。


  拥有微博的企业家仅15位,其中雷军、周鸿祎、汪潮涌、毛振华的个人微博粉丝数均突破30万。经统计,个人品牌忠诚度越高。粉丝数越多,抱团意识越浓厚。其微博内容也更多元化。


  榜单显示,楚商个人品牌联想度评级为9分、8分、7分的各有10人、3人、20人。联想度处于中等及其以上水平的楚商有42人。从政治层面分析,曾任职全国及各省市政协委员的有21人,当选为各省、市人大代表的有28人。其中曾在湖北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楚商数量最多,分别占到33.3%(7人)、21.4%(6人)。


  4、60后楚商为主力军,70后楚商显后起之势。


  榜单显示,集中在1950年至1960年、1960年至1970年的楚商有85人。其平均年龄分别为61、49岁。通过对该年龄段楚商进行分析,他们显示出如下特征:第一,集中在1992年和2000年前后下海经商,体制内官员与私营企业员工兼有之,前者以陈东升、毛振华、茅永红、刘宝林为代表,后者以阎志、汪潮涌、陈一舟为代表。第二,创业时机为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与中国网络革命的到来。第三,奋斗历程都要经历中国市场化进程、主动或被动从国企改制中出来谋生或获得更大发展,又或者因为拥有国际化眼光和学习、适应、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实现自我价值与财富的快速积累。


  5、高文化素养楚商开始成为主力。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楚商占比达到了62%。以楚商中个人品牌知名度颇高的雷军、陈东升、汪潮涌为例,三人都有着相当亮眼的学历背景。上榜楚商中有7位具有留学背景,在整个调查范围中占比仅为3%。由此说明,强实力“海归”楚商还未集中涌现。现阶段楚商的高等教育几乎全是在中国本土完成的。近2成楚商通过自学或者进修完成辉煌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