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官网!

湖北民营经济2018年第4期

来源:黄石市工商联    编辑:余水晶   更新时间:2019-01-18   浏览次数:

黄石市以开展“双千”服务为抓手  大力促进“两个健康”  全市民营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千名干部进千企”(简称“双千”服务)活动为抓手,大力促进“两个健康”,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一些指标在全省靠前。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34.9亿元、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登记注册民营企业总数37691户,增长15.1%,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的97%。今年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7%,居全省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居全省第一。

一、坚持“心连心”服务企业,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浓厚氛围。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制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非公经济领域宣讲工作方案》,组建民营企业宣讲队,组织专题学习20余场次,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累计参学8000余人次。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增强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分管领导每年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作专题辅导报告。举办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组织赴革命老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报告会,推动非公经济人士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二是突出政策落实。通过开展“双千”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宣传惠企扶企政策,全面摸排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利用全市统一战线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推动民营企业家学习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三是突出民营招商。将民营经济招商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组建民营经济招商局,成立北京黄石企业商会等异地商会组织,大力开展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北京黄石企业商会荣获湖北省第三届楚商大会商会招商引资优秀组织奖。2017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63个、投资额31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20%,新开工重点项目140个、增长115%。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37个,同比增长42%,签约资金235亿元,同比增长3.6倍;新投产重点项目增长3.5倍。四是突出服务实效。从2015年开始,黄石市“双千”活动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500多个,有力助推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四上”民营企业创造了该市全部“四上”企业七成左右的利润和税金。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开展第四轮“双千”活动,市县两级共成立服务专班317个,挂点企业和项目809个,实现全市重点民营企业全覆盖。

二、坚持“点对点”解决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一是帮招工。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招工专项活动,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组建专业公司、职业院校、市内招工、区域外招聘等10支招工引才小分队,去年开展“双千”专题招聘活动13场,帮助企业招工4000多人。筹集资金2000万元,为电子信息企业发送岗位补贴,企业离职率从高峰时的12%降到了如今的5%。今年一季度,该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以上,成为国内第三大PCB(印制电路板)产业聚集区。二是降成本。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意见》,帮助民营企业降低成本、减负蓄能。2017年,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9.35亿元,仅用电一项去年就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08亿元。三是促融资。制定出台全市“金融八条”,定期召开银企对接“金桥会”,持续举办金融“早春行”活动,创新开启“助保贷”、“政银保”等新模式,量体裁衣为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去年,全市各级财政共调度2亿元风险补偿金、6亿元应急循环资金池,帮助企业融资20多亿元。指导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新增省级“银种子”企业20家,四板企业142家。四是强技改。设立技改扶持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民营企业技改工程。2017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0.9%、全省第3。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43.8%。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黄石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建设模具钢产业园区,推动模具钢企业兼并重组、技改入园,300多家模具钢企业整合到30多家,较好地推动了该市模具钢产业升级。五是重研发。制定出台《黄石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2017年新建3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双千”科技服务周,从高校选派科研人员进驻民营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劲牌、三丰智能等一批民营企业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对接合作,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05项、挂牌成果10项。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4%,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

三、坚持“实打实”改革攻坚,全力扫清民营经济发展制度障碍。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民间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拦路虎”。2017年,全市民间投资1032.9亿元、增长14.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7.1%,比201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7.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9.9%,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二是探索先建后验。该市在黄石开发区探索“先建后验”改革,从“先批后建”到“先建后验”,单个项目审批时限由之前的79个工作日压缩到了28个工作日,一般项目7天就可动工。台资项目定颖电子从申报到拿到二期项目施工通知单,仅用了不到3天时间;赫得纳米科技减薄镀膜项目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时1天。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对黄石“先建后验”改革给予批示肯定。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派出调研组到黄石开展调研。三是简化办事流程。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全市39项许可事项进行清理分类,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大力推行“多证合一”、网上办理,实现“二十九证合一”、“同城通办”。推行“四清四最”服务,即资料一手清、咨询一口清、受理一次清、办理一日清,服务最优、手续最简、时间最快、政策最宽,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成。2017年8月至今,全市办理“二十九证合一”业务量达9000余户。

四、坚持“面对面”交流沟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加强政企常态化沟通。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市长专题办公会、民营企业发展现场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双千”党员干部每月至少深入挂点企业2次,及时收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商联兼职副主席轮流值会制度,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走进机关”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二是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严格综合评价,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推荐100名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分别担任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民企助力”结对帮扶行动,组织动员全市300余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重点贫困村。去年全市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公益捐赠800余万元。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深度挖掘黄石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2017年,11名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分别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十大优秀青年、十佳创业青年等。三是架牢廉洁交往高压线。坚持把“双千”服务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设立“双千”服务企业投诉信箱、举报电话,严厉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组织民营企业开展“遵纪守廉促发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坚持扫黑除恶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