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官网!

宜都男子16岁离家,带上亿资金回来……

来源:掌上宜都    编辑: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

16岁走出土家山寨,到广东打工创业,在酒店行业掘取第一桶金,继而深耕酒店领域,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致富不忘家乡,投资建设花园式度假村酒店,推动宜都酒店业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慷慨解囊……这是现年48岁的宜都市泰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鲜文学的家乡情结。

回乡——投资1.8亿元建酒店

小桥流水相依,亭台楼榭环绕……走进宜都维纳斯度假村酒店,仿佛置身于沿海城市某星级酒店。

“早年在广东创业时,偶然接触到酒店行业,从此结下不解之缘。”鲜文学说,是酒店行业让他收获了财富,结交了天南地北的朋友,也找到了事业前行的方向。

在广东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他也在时时关注着家乡宜都的发展变化。酒店是一座城市“脸面”,鲜文学觉得,宜都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酒店服务业。萌生这个想法后,他带领团队深入考察,2015年在宜都城西高速出口处拿地60多亩,投资1.8亿元建设宜都维纳斯度假村酒店。

640.png

酒店采取加盟模式,与维也纳国际酒店集团合作,由该集团派出专业团队打造,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质量,都力求与国际接轨。酒店2019年开业后,客流量逐年攀升,成为宜都对外接待的一张名片。

鲜文学还与宜都国通公司合作,在青林寺景区打造水上乐园、沙滩清吧、主题露营、鲟鱼餐厅等新业态,推动宜都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鲜文学的企业在当地招聘员工300余名,全部经专业培训后上岗,平均工资高出当地同行业千元左右。

助农——荒废茶园发新芽


群山吐绿,溪水欢歌,盛夏的王家畈镇白马溪村风景如画。

“以前这片茶园无人管理,基本荒废了,鲜总流转过来后,请专人打理,现在又长好了。”村党总支书记李进翠望着村委会前郁郁葱葱的茶园,满脸欣慰。

640 (1).jpg

群山环绕的白马溪村,生态优良,土壤肥沃,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导致茶产业逐渐没落。

“茶叶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外婆家住白马溪,鲜文学对这里非常熟悉,看到当地不断荒芜的茶园十分痛心,他认为这里的茶品质好,适宜制作高档宜红茶,只要打响品牌,应不愁销路。

随后,他与宜都市政府签约,成立了白马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期流转茶园近200亩,并投资3800万元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他要让当地茶产业“脱胎换骨”。

“公司注册了白马仙溪茶叶品牌,主要生产精制茶、绿茶、宜红茶,茶厂全面投产后可辐射周边5个村一万多亩茶园,带动15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看着不断“长大”的厂房,鲜文学充满期待。

茶企进村,村民受益。李进翠告诉记者,今年茶叶基地刚起步,厂房还在建设之中,鲜文学就为村里带来了3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这些钱都实实在在流进了村民腰包。

三组村民陈毅、刘红雁夫妇,以前在外地打工,今年回村到基地上班。陈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流转茶园7亩,一年有4000多元收入,两口子在基地务工,每月工资6000元,一年有将近8万元收入。“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还可照顾家里老人小孩。”陈毅感到很满意。

感恩——游子心中恋家乡

游子走得再远,心永远属于故乡。

在维也纳酒店大堂显眼处,一处装修别致的茶展厅引人注目,里面摆满红茶、绿茶制品。这是鲜文学专为家乡潘家湾茶企打造的茶展厅,每年帮当地茶企销售茶叶数十万元,他不收取任何费用。

除了茶叶,潘家湾出产的冷水米、高山蔬菜等农产品,都是鲜文学旗下酒店定点采购对象。望洲坪村党总支书记汪公安说:“鲜总每年采购当地冷水米都在5万元以上,自家酒店消化不了,就发往广东的酒店,为家乡冷水米找销路。”

企业对口联系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鲜文学经常进村入户,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探讨强村富民之路,帮助当地村民销售腊肉、香肠等土特产。同时,他还出资为村里硬化道路,为村民安装路灯,提升村民幸福生活指数。

为推动乡里的招商引资,他在酒店设立潘家湾招商引资联络处,充分利用自身人脉,招引外地客商来潘家湾投资兴业,目前已有几家企业与该乡签约。他旗下的酒店优先安排家乡的年轻人就业,最早跟他闯荡广东的乡民,好几个已身价千万,和他一样成为带富当地经济的新乡贤。

“在宜都,以鲜文学等为首的一批新乡贤致富不忘家乡,通过产业带富、捐款捐物等方式回报桑梓,反哺家乡,为社会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正能量。”宜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超介绍,目前,宜都以乡贤统战工作为抓手,通过开展“乡贤助力·点亮乡村”“千人千湾·共同缔造”等活动,充分做活乡贤平台,释放乡贤潜力,放大乡贤效应,为宜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乡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