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官网!

恩施宣恩马虎坪村:盘活“闲”资产 开出“富贵花”

来源:宣恩县工商联    编辑:恩施州工商联   更新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

4月,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马虎坪村的茶农们正忙着采茶卖茶,当地萨玛铭茶加工厂内的工人们忙着收茶、加工……整个村子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以前我们每天摘完茶,必须马上送到其他地方去卖,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迫,鲜叶不鲜了就卖不到好价钱;另一方面,家里没有车,交通也不方便,只能自己想办法抢时间。现在好了,村里这个茶厂运营后,卖茶叶方便多了,价格也很合适。”提起村里的茶加工厂,村民李显多笑着说。

李显多是马虎坪村5组人,今年70岁,家里种了8亩茶,一年下来卖茶收入达到1万多元。在萨玛铭茶加工厂建立前,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年都为卖茶难问题苦恼。

2021年,村“两委”换届,马虎坪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成华决心为村民解决这一烦心事。当时,村委会旁的茶厂叫国富有机茶厂,已经闲置11年有余,杨成华决定从闲置茶厂下手。

“我自己懂茶叶,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所长,在村里把茶厂办起来,方便乡亲们呢?”为此,杨成华多次与原茶厂负责人协商、与村民沟通。

2022年,在长潭河侗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万元将原茶厂收购,成立萨玛铭茶加工厂。工厂成立后,采用“党建+公司+村集体经济+茶叶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全村1400亩茶园规模化管理,向马虎坪村集体经营公司每年交纳租金5万元,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闲置茶厂管理维护问题。

新茶厂运营后,吸纳10余名村民到茶厂就业,方便2000余名茶农现摘现卖。如今,茶厂每天收购鲜叶5000至8000斤,曾经闲置多年的茶厂又“活”了过来。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马虎坪村“两委”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级“造血”功能,才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马虎坪村有很多闲置资源,怎样盘活这些闲置资产,让它们变废为宝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杨成华说。

马虎坪村国土面积31.6平方公里,由原马虎坪村和陈家台村合并而成,海拔落差大,海拔最低处550米,最高处1600米。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部分土地撂荒多年。杨成华和村“两委”成员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组织召开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决定以“村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将村里320亩撂荒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统一进行流转,发包给市场主体,让“沉睡”多年的土地有了用武之地。

此外,该村还将两岔口至东乡村沙坝约4000米河道、原会口乡福利院房屋等闲置资产出租,围绕花塌河的会口至马虎坪村至东乡村河段,打造占地面积约500亩的集水上活动、农耕体验、户外越野等项目于一体的亲子体育体验园。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为本地旅游业发展拓宽骨架,成为全乡打造农旅振兴乡村的样板。

“接下来,我们在管理利用好已盘活资产的同时,将继续做好闲置资产摸排,制定盘活方案,让存量的‘闲’资产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活’资产,真正实现村里‘腾笼换鸟’的高质量发展。”杨成华充满信心地说。